世界网址·海外网站
Ctrl+D收藏世界网址
首页 > 教育网站 > 高校大学 >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教工学生

http://www.whu.edu.cn

武汉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是中国校园环境最美丽的大学。

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主席亲临武大视察。

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 “ 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 “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学精神。

校园濒临东湖,环抱珞珈,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为“中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武大学人又进一步精心治理校园,法学大楼、经管大楼、计算机大楼、外语大楼等标志性建筑群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园更加多姿多彩。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 11 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 36 个学院(系)。有 108 个本科专业。5 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 29 个二级学科,另有17 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 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8 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0 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81 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 29 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截至2012年11月,武汉大学有11个学科门类,2000年经合校组建后,校园增加到四个校区分别为:文理学部(即原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信息学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医学部(原湖北医科大学)。

博士点

注:1、表中▲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B为自设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当年新增。

硕士点

注:表中▲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当年新增。

国家重点学科一览

博士后流动站

武汉大学是国家1985年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之一。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3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精品课程

“十五”期间,在自然科学领域,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 14 项, SCI 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校在*、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第三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多项成果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六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优良的学术传统、浓郁的文化底蕴、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机制,推动武汉大学取得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社会效益显著,学术影响日益深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到处都留下了武大学人的身影和印记。学校先后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抗SARS多肽药物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杂交稻、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跨学科的 SARS 对策研究等成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标志性成果。

武汉大学的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右向左,所以按如今的从左至右的习惯,“国立武汉大学”就成了“学大汉,武立国”,读来慷慨大气,意味深长,甚是巧妙。

关于“学大汉武立国”的理解一般有两种(实际上意思基本一样)。“学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很是豪迈。另一种就是把“大汉武”连起来就成了“像汉武帝那样立国”,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说。这样理解也同样豪情万丈。

一个大学的名字倒过来读,也一样意味深长,磅礴大气的情形,在古今中外都是*、*。这也是武大学子一直引以为豪的地方之一。

“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1950年,他在全校抗美援朝参军参干动员大会上,以《学大汉武立国》(把“国立武汉大学”牌楼按由左至右顺序来读)为题,作精彩讲演,使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学大汉,武立国”从此名满天下。

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孕育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形成“和而不同”的独特办学风格,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优良校风。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响遏行云;巨星闪耀,光照寰宇。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2003年武汉大学110年校庆之际,丁肇中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人登陆珞珈讲坛,武汉大学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学术殿堂的魅力。

1937年12月,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来到武汉,次年5月移居珞珈山,并接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在武汉大学期间,他三次给武汉大学学生作演讲。

1954年2月28日,罗荣桓元帅回母校视察。

1955年4月15日和196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大师两次访问武汉大学。

1958年9月12日,主席亲临武汉大学视察,下午7时20分,主席来到武汉大学校办工厂,并和在工厂实习的学生亲切握手,7时50分,主席接见武汉大学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共13,000余人,这是武汉大学校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1963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访问武汉大学,并在其抗战时的旧居前留影。

1964年11月4日,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陪同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及王后访问武汉大学。

1980年11月6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视察武汉大学。

1983年11月15日,老校友伍修权将军回武汉大学祝贺校庆。

1988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局常委乔石视察武汉大学。

1990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来武汉大学检查工作。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时接见我校博士生游景玉。

1993年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祝贺武汉大学建校100周年。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是:发扬优良传统,培养优秀人才。李鹏同志的题词是:大胆改革,开拓前进。

2003年武汉大学 110 年校庆之际,丁肇中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人登陆珞珈讲坛,武汉大学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学术殿堂的魅力。

2006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武汉大学,称树立中法教育合作典范。

清朝

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开设方言(即外国语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武汉大学校园地图

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

1902年,自强学堂迁至武昌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

1911年,方言学堂被迫停办。

民国

1913年,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成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设英语、博物、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四部。

19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1928年,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理、工、法四个学院。

1932年,由武昌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6年,成立农学院,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以及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

1938年,学校西迁四川乐山,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

1946年,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武汉大学迁回武昌珞珈山。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新中国

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同济医科大学)。

1952年,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1953年,工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华中工学院(后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

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并入新武汉大学)。

1956年,恢复哲学系。

1958年,恢复外文系。

文革时期

1966年,在鄂西北襄阳隆中建立襄阳分校。

1970年,在湖北荆州地区建立沙洋分校。

新时期

1977年,襄阳分校、沙洋分校停办。

1978年,从理科中分出三个新系,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系。

1984年,成为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院。

19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成立法学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

19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1992年,成立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1993年,百年校庆盛典。

19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

1995年,成立新闻学院。

19

武汉大学是教育网站高校大学行业领先的网站,武汉大学于2020年1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网站网址是:http://www.whu.edu.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武汉大学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武汉大学网站价值做参考!

标签:教工武汉大学学生

官方信息
  • Facebook
  • 微博
  • YouTube
  • 微博
  • Twitter
武汉大学热门资讯

教育网站 (00)

世界网站币安下载欧意交易所app下载币安官方最新APP下载欧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