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网址·海外网站
Ctrl+D收藏世界网址

丽江市

丽江市

丽江市邮箱登录市长热线丽江新闻旅游投诉

http://www.lijiang.gov.cn

丽江市简介

丽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 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10多万人。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

丽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是汉唐时代通往西藏和印度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散地。蜀汉时期丽江设遂久县,元代先设茶罕章管民官,后改丽江宣慰司,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明初置丽江府,清朝设丽江军民府,民国30年设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2月成立丽江人民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4月改为丽江专员公署,辖丽江、永胜、华坪、宁蒗、维西、兰坪、中甸、德钦、碧江、福贡、贡山、鹤庆、剑川13个县,1953年泸水县划归丽江专区,后于1954年和1957年分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归丽江专区代管,1973年撤销代管,1956年将鹤庆、剑川划归大理白族自治州,1980年设立丽江地区行政公署,2002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丽江撤地设市。

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地势起伏较大,山区、平坝、河谷并存。*海拔为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5596米),*海拔为华坪县石龙坝乡塘坝河口(1015米),海拔高差4581米,立体气候显着。年均气温12.6℃─19.9℃,年均降雨量910毫米─104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191─310天,日照时间为2321─2554小时。

丽江市*优势和开发潜力的资源主要有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能资源。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

三国属云南郡。

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馀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近现代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丽江市划分为1个市辖区,4个县。一区为:古城区;四县为:玉龙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

2010年5个县共有家庭户312668户,家庭户人口为114837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1人减少了0.24人。男性为642374人,占总人口的51.61%;女性为602395人,占总人口的48.39%。总人口性别比106.6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0上升为106.64。0-14岁的人口为227498人,占总人口的18.28%;15-64岁的人口为921118人,占总人口的7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6153人,占总人口的7.7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1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3个百分点。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8333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12395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40499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42917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丽江市2010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328人上升为669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6407人上升为995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1903人上升为3253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42386人下降为34478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161839人,乡村人口减少了43715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45个百分点。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2010年丽江市5个县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37893人,占总人口的43.2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06876人,占总人口的56.79%。其中,彝族人口为243282人,占总人口19.54%;纳西族人口为240580人,占总人口的19.33%;僳僳族人口为115730人,占总人口的9.3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6751人,增长了11.8%,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了0.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61372人,增长了9.51%,占总人口比重减少了0.5个百分点。

2010年丽江市财政投入“三农”资金24.1亿元,年均增长20.5%。农业总产值从22.9亿元增加到44.9亿元,年均增长7.8%。农业增加值从13.4亿元增加到26亿元,年均增长6.4%。实施了32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了木底箐水库、团山水库加固扩容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22座,蓄水库容达到3.5亿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地32.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9.4万亩。

2010年工业总产值从25.7亿元增加到88.8亿元,年均增长20.9%。工业增加值从10.1亿元增加到33.1亿元,年均增长19.5%。境内金沙江中游6级水电站先后筹建,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认真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积极延长水电产业链,实施了电力、建材、生物、冶金、旅游商品开发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色的骨干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1家。工业园区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平台,玉龙、永胜和华坪3个工业园区建设投资25.2亿元,65户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从29.2亿元增加到69.7亿元,年均增长13.9%,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不同,是用简单笔画初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

丽江有一种标音文字,共有2400多个符号,多是重复的异体字,较常用的有500多字,由东巴掌握,有少量的东巴经是用标音字写的。

如同父权社会,丽江坝区的家庭大多被男性所主掌,与泸沽湖的摩梭女性家长制有所不同,妇女承担着比汉族妇女更沉重的家务和社会义务。1253年蒙古人征服丽江之前,丽江的纳西和泸沽湖的摩梭同处于母权社会,1253年以后倾向于中原汉文化的木氏逐步使丽江少数民族家庭受到汉族父权制度的影响,1723年汉族的流官取代木氏家族统治丽江,大量的汉族的价值观,包括父权社会的规范和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开始盛行,妇女不仅失去了对家庭的掌握,同时由于恋爱自由和性的自由遭到儒家汉制的抵触,少女情死的人数上升,有些私定终身的男女则越过金沙江迁到摩梭社区,寻找自由的爱情。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纳西青年男女,已不再遵从传统的价值,他们和大陆的新新人类一样,从西方涌入的文化中寻找祖先曾经拥有的自由精神。

丽江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信奉过佛教,喇嘛教,道教。在今天的丽江人们不笃信某一种宗教,即使在年老的人中也少有虔诚的信奉者。东巴教是纳西古代的一种原始宗教,富有精英色彩,而不是一种平民宗教。

少数民族的男子早在本世纪上半叶抛弃了汗衫到膝短裤的传统服装,改穿汉服,丽江古城的年长妇女的衣着是根据满服进行改良的结果(其中的羊皮袄,披星戴月和围裙则保留了传统特点)。在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租服装更为纯粹,泸沽湖的摩梭人的穿着则与藏服接近,而且在今天的丽江,二战以后出生的丽江妇女大多不再穿这种传统服装。

丽江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常见的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纳西族的音乐,除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歌舞三者合一的“温麦达”,“阿热热”,“三多舞”等曲调外,还有古典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乐器有横笛、竖笛、芦笛、二黄、南胡、中胡、大胡、苏古杜、三弦、琵琶、筝、瑟、云锣、木点、铃、海螺、鼓、唢呐、长号、钹、芦笙和口弦等,其中,有很多是从内地传入的。

2010年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的《纳西族白沙细乐》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12。

明清寺庙壁画是著名的“丽江壁画”或“白沙壁画”。是明代领主经济繁荣,丽江民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结晶。壁画分布在白沙,大研镇,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中,于明出至清乾隆年间陆续制作完成的。

据丽江书画家和在瑞调查研究,束河大觉宫现存正殿西壁六幅壁画,是道教,佛教的合制品,出于汉族画家手笔,用笔精细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自然;白沙的大宝积宫壁画,被认为是“丽

丽江市是政府组织地方政府行业领先的网站,丽江市于2020年9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丽江市,丽江市网站网址是:http://www.lijiang.gov.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丽江市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丽江市网站价值做参考!

标签:邮箱登录市长热线丽江新闻旅游投诉fljc

官方信息
  • Facebook
  • 微博
  • YouTube
  • 微博
  • Twitter
丽江市热门资讯
世界网站币安下载欧意交易所app下载币安官方最新APP下载欧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