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网址·海外网站
Ctrl+D收藏世界网址
首页 > 政府组织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心领导社会服务组织机构海洋环境监测信息

http://www.nmemc.org.cn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简介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暨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创建于1959 年,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业务中心,肩负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两个监测体系的业务组织与管理。其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全国近岸海域生 态监控区监测、赤潮监控区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污染现状与趋势性监测、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主要海洋功能区监测以及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同 时还开展涉及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相关技术的开发工作。

近年来,随着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监测中心以发展监测与评价技术为基础,以监测业务化为核心,以满足国家海洋环境管理需求为导向,形成了海洋生态一海域使 用一环境综合监测的能力。监测中心编制的各类监测产品为国家或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功能区划、重点海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海洋环境灾害减轻对策的 提出,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的决策等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监测中心正逐步发展成为监测人员岗位化、监测工作业务化、监测组织系统化、监测服 务社会化的*专业化权威性社会化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业务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支持。其基本任务是: ----(一)拟订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和生态监测规划、计划及监测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对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实施业务指导与协调。---

----(二)负责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承担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办公室的工作;负责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工作,编制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三)负责海洋环境监测、污染监测、生态监测及陆源入海污染物监测等的业务组织、管理和技木支持;组织承担国家重大海洋环境调查项目和业务化监测试点工作。

----(四)研究拟订全国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规划和海洋环境标准;拟订全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标准和实施方案、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计划、海洋倾废评价程序和标准;开展赤潮、海冰等灾害的监测与评估。

----(五)承担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的技术支撑;承担编制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开发规划有关内容;拟订海域使用技术规范、标准,提供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咨询与服务。

----(六)建立并管理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与管理;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纳入国家海洋综合信息业务系统)。

----(七)负责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监视、执法监察的技术支持、溢油指纹库和污损事件数据资料库的管理;承担重大海洋污损事件监测调查工作,编制重大海洋污损事件技术报告,为海洋污损事件的仲裁提供科学依据。

----(八)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和海域开发使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有关的国际合作。

----(九)承担全国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人员的业务培训任务。

----(十)承担国家海洋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出版《中国近海赤潮生物图谱——简本》

出版《中国典型海域赤潮灾害发生规律》

出版《赤潮灾害卫星遥感探测技术》

1959年4月22日中国辽宁省委员会同意,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设立九个研究所。其中化工、机械、水利、数学力学研究所与大连工学院合作建立,设在大连工学院。海洋研究所(即海洋环保所的前身)由旅大市委负责筹建。 1960年4月19日中共辽宁省委同意,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所属研究所划归分院直接领导。大连几个研究所党的关系由旅大市委直接领导。

1960年6月1日 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指派张景贵、袁纪强等10名人员赴北部湾参加由中国科委组织的首次全国海洋普查工作。

1963年5月东北海洋站随着海洋调查的开展,较先建设机械分析、岩矿鉴定、沉积化学、普通生物、化学分析等五个实验室。

1963年6月3日至11月末东北海洋工作站组织李光天、魏成凯、袁纪强、符文侠四名科技人员对北戴河至山海关海岸动力地貌进行初次调查。

1963年11月28日东北海洋站举行了*次学术活动,徐汉光作“北黄海小 鲸调查”、赵叔松作“中国海洋地貌”、贾锡钧作“地理学与生产实践关系”的报告。

1964年1月13日东北海洋工作站改装了化学分析实验室,并新建岩矿分离实验室和悬浮体物理性质实验室。

1964年1月16日 东北海洋工作站决定改装两艘渔轮,5月份上坞,于1965年1月21日完工,经国家船舶检验局大连办事处验收出厂。两艘近海调查船命名为“北海1号”、“北海2号”。

1964年5月20日东北海洋工作站受海军旅顺基地航保处的委托,对旅顺港非周期性水位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交了成果报告。该项工作系首次为军港服务。

1964年6月13日 东北海洋工作站受海军旅顺基地航保处的委托,首次进行北黄海中段登沙河至花园口海岸地貌与滩头抗压性的调查研究,于1965年12月提交了调查报告和图件资料。

1965年3月22日东北海洋工作站与海军旅顺基地航保处签订协议书,承担以下调查研究任务:(1)旅顺港增减水预报方法的研究;(2)北黄海海水密度及其飞跃层分布和季节变异的研究;(3)北黄海沿岸长山岛至青堆子湾海底现代沉积物的特征分布沉积作用以及海底地形基本特征的调查研究;(4)北黄海中段花园口至英那河口海岸地貌与滩头抗压性调查研究。

1965年7月24日东北海洋工作站近海调查船“北海1号”首次参加执行渤海海峡海水密度及其飞跃层的海上调查任务。

1965年8月 在东北分院主办的科技成果展览会上,东北海洋工作站参展的海岸带地貌与滩头抗压性、水文、生物等研究项目的数学图表,受到好评。

1965年9月5日东北海洋工作站“北海2号”调查船,*次使用船上绞车进行北黄海海底重力取样调查工作。

1965年12月16日 国家海洋局在宁波首次召开了海洋调查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局属各单位的工作方向:“为国防建设服务,要抢时间、争速度较大限度地满足军事部门的工作需要”。东北海洋工作站根据此次会议的指导方针,承担了国防建设方面的海洋调查任务。

1966年2月19日莱州湾海面出现20余华里宽,几百里长的“返冻”冰情,东北海洋工作站奉命派王春波、徐立盛、董须瑜、尹恩惠、张海云及海洋局一所的孙湘平等人,于3月30日至4月15日进行冰情调查,并提交了调查报告。

1966年5月9日国家海洋局通知:“由于战备任务的紧急需要,海军司令部指示我局,今年进行松木岛港建港的调查工作。责令东北海洋工作站进行的海岸带调查工作暂停,迅速转入松木岛港的调查工作。”6月9日,北海分局批复,同意东北海洋工作站接受松木岛港的调查任务。

1966年6月1日 东北海洋工作站根据海上调查工作的需要,在普兰店湾中部东侧“小长山岛”上设立临时水文气象定位观测站。1967年11月24日观测结束。

1967年4月10日东北海洋工作站派姜国范,张海云二名科技人员去青岛参加“全国海水淡化会战工作”,于1970年1月返站。

1968年9月2日 国家海洋局梁琪荀工程师等来东北海洋工作站检查验收本站为海军旅顺基地完成的“普兰店湾和松木岛港的调查资料汇编”工作。

1969年2月4日东北海洋工作站向海军舰队司令部和旅顺基地工程部报送“普兰店湾自然资料汇编”成果。

1969年3月10日 东北海洋工作站奉国家海洋局的指示,派石厥民、李光天、徐立盛三名科技人员到天津塘沽参加重大冰封调查。于4月27日向国务院呈交了调查报告。

1969年10月23日东北海洋工作站在普兰店湾调查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松木岛港区淤积问题的研究工作。

1970年12月至翌年2月 东北海洋工作站首先进行普兰店湾松木岛港区的海冰调查,并向海军旅顺基地提供了调查报告。

1972年3月22日东北海洋工作站党委决定,参加国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的“辽东半岛0701调查”工作。

1972年5月 东北海洋工作站应旅大市革委会要求,派史鄂侯、赵金山、林金美三名科技人员参加大连湾首次海域污染调查。

1972年11月17日东北海洋工作站的史鄂侯、徐汉光、金文珠、李忠学四名科技人员参加翻译《国际海洋污染》、编写《国外海洋污染概况》工作,于次年7月完稿。

1973年1月12日 东北海洋工作站的窦振兴、赵叔松、王仁树、张立锟、董须瑜等五名科技人员参加《中国自然地理》第九立中国海部分的编写工作,于次年10月完稿。

1973年6月10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海冰预报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建议东北海洋工作站开展海冰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发展过程,漂流规律的研究。

1974年7月8日 东北海洋工作站协同北海分局断面调查队,乘“曙光05号”调查船,共同进行首次渤海大面积污染状况调查。

1974年10月国家海洋局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在大连市召开由东北海洋工作站编写的《中国自然地理》第九章中国海部分审稿会,会议由国家海洋局律巍副局长主持。

1974年11月25日国家海洋忆197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东北海洋工作站6条海洋环境保护任务:(1)沿海水域调查重点是渤海;(2)建立沿海监测网,定期进行污染监测;(3)防治海洋污染,开展自净能力研究;(4)制订水质指标和三废排放标准;(5)制订防止水域污染法令条例;(6)报导国内外海洋污染情况,搜集情报资料,搞好服务工作。

1974至1975年 根据海军旅顺基地的要求,对旅顺港及柏岚子等地进行了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泥沙等方面的综合调查和资料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1975年3月10日东北海洋工作站根据“北京海冰预报交流会”的建议和我国北方海域冬季结冰对航运、交通、石油开发等的影响,成立海冰专业课题组,从事海冰研究工作。

1975年7月3日 东北海洋工作站的窦振兴为大连“八三”工程(即鲇鱼湾建油码头)的海上施工预报波浪,准确率达80%以上,对海上施工和沉箱浮运安全,起到一定保障作用。

1975年10月30日由渤海沿海省市负责环保工作的领导参加、国家海洋局沈振东局长主持,在秦皇岛市召开“渤海污染调查协作会议”。东北海洋工作站为会议提出了1976年渤海污染调查实施计划。会议确定进行渤海污染监测试点。会议于11月10日结束。

1976年4月29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东北海洋工作站与三省一市(辽宁、河北、山东、天津)协作,联合组成180余人的调查队,动用四艘调查船(向阳红07,海调101、102、104船)于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对渤海进行两次大规模综合调查,并提交了“渤海污染综合调查报告”。

1976年7月1日 东北海洋工作站水文物理组对小平岛军港大风天气绕射波浪对港内影响的观测研究,于10月30日完成,提交了研究报告。

1976年8月5日东北海洋工作站受营口市鲅鱼圈建港指挥部的委托,在鲅鱼圈海区进行泥沙回淤和海岸地质、地貌调查,为建港提供依据资料。

1977年6月23日至7月2日 国家海洋局科技部在青岛召开“海洋地质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局系统海洋地质方面专家共同研讨我局海洋地质工作方向。东北海洋工作站的汤烈风、李光天等三名科技人员在会上发了言,受到会议重视。

1977年6月东北海洋工作站受辽宁省长海县革命委员会委托,进行城子坦至大长山岛海域的电缆路由区底质调查,为陆地输电至海岛作出贡献。

1977年8月25日 东北海洋工作站的两项科研成果:1,渤海湾污染调查;2,普兰店湾淤泥海湾航道开挖试验和三名成绩显著的科技人员(汤烈风、窦振兴、桑耀清)受到北海分局表彰。

1977年10月5日东北海洋工作站派徐汉光、贾树林、牟秀林、李光天、魏成凯、刘国贤、汤烈风、孙试斌、严德成等九名科技人员,参加东中国海大陆架28万平方公里调查会战工作, 受到表彰。

1977年10月5日东北海洋工作站首先进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是政府组织行业领先的网站,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于2020年1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网站网址是:http://www.nmemc.org.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网站价值做参考!

标签:中心领导社会服务组织机构海洋环境监测信息

官方信息
  • Facebook
  • 微博
  • YouTube
  • 微博
  • Twitter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热门资讯
世界网站币安下载欧意交易所app下载币安官方最新APP下载欧意下载